提前预判调整,张忆东解读今天大跌:恒生科技被错杀,特朗普的关税战,天雷滚滚但不持续

美邦服饰 游戏 2025-04-07 2 0

  来源:六里投资报

  今天(47日)下午,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在一场线上交流中,围绕今天股票市场的大跌,以及其背后的特朗普关税政策,分享了最新观点。

  投资报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今,张忆东已在证券分析行业深耕20余多年,先后11次获得新财富卖方分析师评选第一名;

  并且是A股策略与港股策略的双料第一,2023年更是成为了中国总量研究领域首位新财富钻石分析师。

  更难得是,在此前几天张忆东就向大家警示短线风险,点此具体查看。

  张忆东在3月下旬明确指出,到四月份,随着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具体内容发布后,当这种贸易摩擦在四月份发生的时候,会导致资金获利回吐。

  再加上前期资金蜂拥而至来追高,不可避免地就遭遇到了一些获利回吐的压力;无论是换手率,还是港股卖空成交的占比,都反映了短期的情绪偏高。

  而在47日,全球股市包括中国市场在内就尽数上演黑色星期一”——

  A股方面,上证指数收盘跌幅为7.34%,跌破3100,报收3096.58点;创业板指跌幅为12.5%,报收1807.21点,创下史上最大单日跌幅。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收跌13.22%,失守20000万点大关,报收19828.30点;恒生科技指数大跌17.16%,报收4401.51点。

  面对市场今天惊人的波动,张忆东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态度非常明确:

  全球股市面临特朗普的关税战,就像遭遇了一场夏季的雷暴天气——

  很猛烈,打着很难受,天雷滚滚,但是不持续,是个纸老虎

  对于美股来说,短期或存在反弹的可能,但反弹过后,美股很难改变走熊的大趋势。

  但美国走熊,并不意味着全球股市都是熊市。

  从短期内循环的维度来说,政策对冲力度在未来一段时间,一定是能看得到的,无论是降准还是财政的扩张。

  张忆东观点鲜明地表示,二季度的调整,并不改变中国这一轮资产重估的核心逻辑。

  我们应该利用好二季度的黄金坑,逢低布局三大类战略资产。

  而从投资策略角度来说,短期积极防御,就算抄底,千万不要加杠杆。

  从中期来说,坚定看多中国资产,中国资产的重估远没有结束。

  特别是科技和新消费的重估,只是刚刚开始。

  投资报(liulishidian)整理精选了张忆东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

  美股或会有反弹

  但难改走熊的趋势

  全球股市面临特朗普的关税战,就像遭遇了一场夏季的雷暴天气——它是一个系统性风险,但这个风险它是猛烈且短暂的,

  最终还是要看贸易战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它对于原有经贸秩序的影响。

  总体来说,美股明显开启了它的一轮熊市。

  短期,全球市场存在着一步到位之后反弹的可能

  但是,反弹之后,美股很难改变它这种走熊的大趋势。

  中期的维度来说,美国经济呈现衰退,以及美国通胀风险在下半年出现提升,这都是一个比较确定的预期。

  按照测算,42号的关税会使得美国GDP增速在2025年下降0.5个百分点。

  考虑到此前特朗普已经有了其他的关税在叠加,存在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潜在报复措施,

  今年美国实际GDP下滑1个百分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美国走向衰退,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个预期是什么呢?

  就是美联储救市的能力,将会远远小于2020年。

  第三个预期是什么呢?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现在,大家要突破一个误区,美国走熊,并不代表全球股市都会是熊市。

  就好比说前几年美国持续牛市的时候,不少经济体也没有走牛市,特别是像中国资本市场。

  中美格局:

  东稳西荡

  过去几年,中国在新旧动能切换的过程中间,我们主动进行了结构调整,去化解风险。

  面对现在的外部风险,我们认为,中国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只是被殃及,只是风险偏好的冲击。

  真正到后面,中期还是要看基本面,还是看内因。

  我们聊一聊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展望。

  中期展望,我们说风雨之后见彩虹”——

  二季度的调整,并不改变中国这一轮资产重估的核心逻辑。

  内因才是决定A股、港股行情大趋势的核心变量。

  我对宏观的看法叫东稳西荡

  中国是平稳的,我们在构建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锚。

  西荡也就是说,特朗普他不消停。

  我们现在在企稳;

  而美国,相当于财政负债大扩张的阶段已经告一段落,走不下去了,它现在开始进行收缩。

  正值风高浪急

  就在此时

  我们认为,大家对于这次关税战背后的逻辑要想清楚。

  美国未来几年是一个收缩的逻辑,而中国未来几年是一个扩张的逻辑,是一个主动作为的逻辑。

  对外,我们是更加开放;

  而对内,我认为,短期内循环的维度来说,政策对冲力度在未来一两周一定是能看得到的,无论是降准还是财政的扩张。

  现在正是风高浪急的时候,择机这个就在此时。

  所以我们还是要相信,我国政府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上面有很多的好牌,可以更加主动作为。

  包括但不限于养老、育幼,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这些都有利于长期的战略,又利于短期的维稳,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这是从短期的维度来说。

  中期维度,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最重要的是,从近期来看,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二手房的租金回报率已经超过了我国的无风险收益率。

  所以我们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2025年有望触底企稳;中国巨大的内需潜力将会得以释放。

  后续,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整个政策导向一定是聚焦提高国内大循环的效率,鼓励科技创新,打造中国未来的发展新优势。

  所以,从这个维度来说,新质生产力将是重点,既有利于短期的维稳,又有利于长期的战略。

  恒生科技

  是被错杀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跌得最多的恒生科技指数,我认为是错杀了。

  因为港股的特殊性——

  港股它是可以做空赚钱的,截止到今天,港股空头有点过头了。

  上周末,港股的卖空占比已经超过20%,已经非常极端了。

  我在2024年三月份写《港股的春天》那篇报告的时候,那时候差不多港股的卖空占比也是20%以上,现在又回到了这一水平。

  今天,恒生科技暴跌了16%,恒生指数一度到了2万点。

  这种情况下,虽然数据还没出来,

  但我预测,可能今天港股的卖空占比,就是做空的金额比上成交金额,卖空占比有可能将近30%,甚至在30%以上。

  这太极端了。

  所以,后续,只要我们能够打出气势,把空头干掉,逼空都能赚钱。

  事实上来说,只要基本面没问题,特别像腾讯为代表的科技龙头,现在也都很便宜,它自己又回购。

  特别是恒生科技,它是以科技龙头加上新消费为主导的指数。

  现在港股里边的科技龙头、新消费龙头占比越来越高。

  截止到去年年底,消费、科技、医疗保健这一块的市值占比超过了港股总市值的50%,占54.5%

  未来几年,可以说中美大国博弈,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很难逆转。

  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美股上市的中概股,遇到了越来越大的系统性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港股作为中国新经济企业出海融资的首选市场,甚至有可能对于中概股来说,是最为稳定的替代选择。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看到,去年以来,新消费和科技,无论是AI还是,越来越多。

  整个港股的深度和和广度都会越来越好——

  港股和A股,携手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携手成为国际一流的资本市场。

  岁末年初,中国科技的突破是具有历史性的转折性意义的。

  这些科技的浪潮能不能持续?

  如果这些科技的浪潮能够持续的话,我们认为,中国科技牛市的行情也能延续。

  它是中国港股、A股,今年下半年继续创新高、明年继续创新高的胜负手。

  内因中最大变量

  是科技的突破

  特朗普关税这个政策,你就当作是一个夏天里面的雷暴天气,很猛烈,打着了很难受,天雷滚滚,但是不持续,是纸老虎。

  所以,我们真正的核心在哪?

  是在中国内因。

  而中国内因里边最大的变量、最大的可以期待的是什么?

  是科技的突破。

  中国自主科技的突破,正式宣告了全球科技权力的平权时代。

  科技权力的格局重构打破了中国科技战的失败论,让中国科技的信心得以重塑。

  境内外的资本,经过短期的恐慌、惊弓之鸟之后,最终还是回到基本面上。

  资本会改变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开始对中国资产进行重新的再配置。

  以史为鉴,科技突破所驱动的牛市行情,往往有较强的延续性,甚至跟朱格拉周期是相吻合的,就是说,8-10年。

  以阿里巴巴、腾讯、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龙头,可以说,从2012年到2020年,它也是八年左右的时间,和朱拉周期完美吻合。

  内资才是港股

  未来真正的中流砥柱

  我们最后再讲讲中国内因里面的资金面。

  在资金面的角度来说,政策积极引导下,内资和外资增持中国股市的趋势,会在波折中延续。

  你看今天,有很多资金慌不择路地跑出去,

  但是我们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

  中国150万亿的居民储蓄、30万亿的银行理财,再加上大量的养老金、企业年金、社保、保险资金,都需要有效的资产配置。

  我们现在的无风险收益率非常低。

  A股、港股在政策积极引导下,我们已经有价值投资的基石了。

  A股为例,2024年,我们的分红超过2万亿,加上回购,远远超过IPO、再融资和股东减持。

  港股更明显,港股的分红回购,也是远远超过整个融资额。

  我们认为,中国社会财富的再配置将会成为中国资金面的主导。

  所以,二季度,我们认为,对冲海外风险,国家的政策会更加积极,来稳定经济、稳定股市、稳定楼市。

  特别是稳定股市,是四两拨千斤、能够提振预期又能够提振信心的好招、妙招。

  今天,这种当头棒喝、比较悲观的情况下,我们要风雨之后见彩虹。

  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我们有信心。

  特别是港股,要知道内资才是港股未来真正的中流砥柱。

  而现在,别人走了,没有信心的人走了。

  我们要知道,短期关税战为代表的外部冲击,是战术性的利空。

  真正主导股市大趋势的、中长期的还是股市的基本面,

  还是在于科技、新消费的高成长性,以及红利资产的深度价值和兜底的能力。

  所以,大家要有信心。

  短期积极防御

  抄底千万不要加杠杆

  最后,我们来讲投资策略。

  简明扼要地讲,投资策略,短期积极防御,等待风雨过后。

  不要加杠杆。

  就算抄底,千万不要加杠杆。

  甚至如果可以的话,等一等看,不一定就是急吼吼地抄底。

  如果抄底,千万千万不要加杠杆,因为现在形势还是非常不明朗的,所以,短期积极防御。

  面对特朗普关税战,还有后续可能的风高浪急的大国博弈,

  我认为,中国大概率后续会出台一揽子对冲性的组合拳、对冲性的政策红利,这是值得期待的。

  特别是有形的手对于港股的动作,

  因为港股相对体量小,更容易四两拨千斤,把港股打上去更容易。

  如果能够及时维稳港股,能够及时维稳离岸人民币汇率,

  那么我们认为,整个港股乃至于A股,有可能行情一步到位了,今天的调整基本上就调完了,后续向下调的空间非常有限。

  比如说鲍威尔能够有些对冲措施,那么港股和A股,短期随着美股调整之后,将有希望率先企稳,从而成为动荡世界的避风港,这是一个乐观情形。

  悲观情形,如果大国博弈持续,而且也没有看到我们的组合拳,没有看到我们对冲的一些政策红利——当然,我觉得这是小概率;

  如果没有政策对冲,无论是美国也好,中国也好,没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刺激,

  那我们还是建议,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还是要等待利空出尽。

  现在,不要轻易动杠杆。

  前面有杠杆的投资者还是要尽快减杠杆,以免在后面不可控的风险下爆仓了。

  利用二季度黄金坑

  逢低布局战略资产

  从中期来说,我们坚定看多中国资产,中国资产的重估远没有结束。

  特别是科技和新消费的重估,我认为是刚开始。

  所以,从中期的维度来说,利用二季度的震荡期、黄金坑,逢低战略性布局这种战略资产。

  哪些战略资产呢?

  我们说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核心中的核心,还是科技主线。

  此前科技主线其实更偏向题材,我们认为,现在要耐心去布局有希望实现AI商业模式落地的科技龙头。

  特别是一些互联网公司,A股的机器人,芯片,甚至Biotech、六代机等等有科技含量的这一类的东西,包括半导体自主可控。

  这些东西,值得逢低耐心配置。

  第二条,相对也是主线,是新消费领域里边的机会,但要找阿尔法。

  比如说潮玩、谷子经济,一些消费新品牌,一些个人护理等;

  由于它前面的获利盘比较大,年初以来超额收益相当可观;

  所以,耐心地等待回调之后,再寻找性价比更好的机会。

  军工的景气度

  有希望底部回升

  第三个,立足于中期,值得配置的战略性资产什么呢?

  就是军工、黄金这一类。

  对冲国际秩序的脆弱,对冲原有国际体系动荡的战略资产。

  特别是像黄金,

  短期跌是因为流动性冲击,一旦鲍威尔进行对冲,我认为,黄金还是有战略性的配置价值。

  而军工,全球的军工都在大扩张,

  这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可以说跟二战以后的秩序已经不一样了。

  军工的景气有希望底部回升,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产业链,它的需求最确定。

  另外一个,海军,特别是深蓝海军相关的产业链;

  以及机器狗,机器人里边要关注机器狗,这也是军工上面一个重要的应用。

  所以,一言以蔽之,风雨之后见彩虹。

  面对短期的不确定性,要对中国有信心,要对中国股市有信心,

  还要保持中长期的战略性看多,珍惜中国资产重估进程中的调整期。

  这个调整期,其实也是一个冷静期,同时也是疾风知劲草的配置期。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