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外交启新程|为动荡不确定的世界局势注入稳定性和新动能

申达股份 园艺 2025-04-14 7 0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4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4月11日,外交部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4月14日至18日分别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习近平主席今年的首次出访。

这两个安排似乎“不谋而合”,凸显出来的是周边对于中国的战略重要性正在持续提升。2013年10月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聚焦的是周边的“外交”维度,而这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则将周边置于了中国内外发展全局的高度上。会议特别强调“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换言之,周边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战略依托所系。

自2013年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国在周边外交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特别是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倡导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由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周边形势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即便如此,在周边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情况下,我国周边的很多战略问题需要再认识、再思考、再研判,加上近年来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改革,客观上也要求对周边工作进行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

中国周边形势在持续发生深刻变化。在美国加大“塑造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背景下,“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中美战略竞争、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叠加冲击了中国的周边形势。会议指出,“要以全球视野审视周边”,而不能就周边谈周边。近十年,美国从全球战略博弈出发,持续加大对中国周边环境的战略塑造,相继推出“亚太再平衡”、“印太战略”,介入并鼓动周边争议来挑动地区局势,加大对盟友防务投入来抵消中国优势,鼓动周边部分国家与我进行战略消耗,以实现挟持盟友对我进行围堵遏制的目的。由此,中国周边环境变得更复杂,工作难度更大,需要“增强做好周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中国周边国家内部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更是增加了周边工作的复杂性。例如,周边国家的不少政治世家都集体出现代际更替,一批享有较高国内外声望的政治家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出政治舞台,一批新兴的政治力量开始集中出现。最具全球化意识的“Z世代”也正通过社交网络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对此,我们坚持周边外交是综合施策、协同发力、远近兼顾的思路,以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为抓手,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政策来发展好中国与周边关系:“要与周边国家巩固战略互信,支持地区国家走稳自身发展道路,妥善管控矛盾分歧;深化发展融合,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开展安全和执法合作,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扩大交往交流,便利人员往来。”

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都是周边重要国家,更是中国的友好邻邦。2024年7月,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因病去世;8月,苏林接任越共总书记后首访选择中国,体现出越南新领导人对中越两党、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中越双方就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达成重要共识。

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关系在总理安瓦尔的引领下,近些年来更是走在地区国家的前列。两国2023年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安瓦尔总理多次访华,并就重要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敢于秉持公正立场并仗义执言,与中国在很多地区及国际议题上形成高度的战略契合。

2023年柬埔寨政治实现了代际更迭,新首相洪玛奈就任后首次正式访问也选择了中国,体现出柬埔寨新政府对发展中柬关系的高度重视,洪玛奈首相更是多次表示要将柬中铁杆友谊发扬光大。

习近平主席的此次东南亚三国之行,既是着眼于推动中国同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的双边关系深度发展,也着眼于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整体发展,更是要在动荡而不确定的世界局势下为周边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注入稳定性和新动能。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美国不断破坏国际秩序并制造动荡不安的情况下,中国将继续做和平发展的“中流砥柱”、世界稳定与合作的“定海神针”。

(林民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