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花边|略萨与中国:故事抵达了如此遥远的地方

宏润建设 游戏 2025-04-14 9 0

当地时间4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在利马去世,享年89岁。

在中国,略萨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拉美文学爆炸”四主将之一,是与加西亚·马尔克斯齐名的作家。他创作有小说、剧本、随笔、文学评论、政论杂文等,在文学领域几乎拿遍了所有重要奖项,包括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文学奖、塞万提斯文学奖、耶路撒冷文学奖、罗慕洛·加列戈斯文学奖等。 

他与中国缘分很深,本人多次带家人到访中国。

“我从来没想到我写的故事能抵达如此遥远的地方,亦即从我儿时起似乎就构成我梦境中一部分的国家,也是我心目中非现实景物组成部分的国家,就如同我在历险故事中读到的那许多奇异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国家一样。”在一封致中国读者信中,略萨曾说,“在中国众多的人口中,有一些读者与我共同分享我在小说中创作的那个神奇的世界,这对我花费了那么多时间、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写我的故事和长篇小说,是一种莫大的补偿。”

而就在略萨去世10天前(4月3日),最早将略萨引入中国的译者、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教授、著名翻译家赵德明先生在北京去世。赵德明曾评价略萨是杰出的结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小说将触角伸向了广泛的社会现实,既能深刻抓住现实生活中的本质问题,更能将其加以想象和升华。”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供图:99读书人

(一)略萨的中国行

早在1990年代,略萨就以一个观光者的身份来过中国。2011年,也就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年,他又一次踏上了这片土地。

那次的“中国行”有9天,第一站是上海,略萨做了题为《一个作家的证词》的公开演讲、朗读了代表作《酒吧长谈》的片段,并与孙甘露、叶兆言展开对话。王安忆也临时更改了自己的出访行程,安静地坐在台下聆听略萨朗诵作品。

2011年,略萨(中)与孙甘露(右)、叶兆言(左)展开对话。供图:99读书人

孙甘露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忆道,当时略萨虽然有些年纪,但依然非常精神、敏捷、健谈。好玩的是,他也并非如外界所传的那样完全回避有关《胡利娅姨妈与作家》的问题——那会拉美文坛关于这部作品背后的情感历史,也是浮想联翩。

谈及拉美文学,略萨更是滔滔不绝。被问及怎么看待英美文学对拉美文学的影响,以及拉美作家怎么样看待他们本民族文学传统和外来影响之间的关系,略萨回答这于他“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所有的外来影响,都可以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正面因素。

“略萨是一个太值得尊敬的伟大作家。”叶兆言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与我们同时代,是我们的楷模。”

略萨朗读了代表作《酒吧长谈》的片段。供图:99读书人

那年结束上海之行后,略萨前往北京,与莫言、刘震云、张抗抗、李洱等更多中国作家展开对话。

几乎每个中国作家都谈到了略萨对自己的影响和启示,它不仅仅局限于小说的创作观与方法论,更有关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二)“他很想了解中国的情况”

2019年,西安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副教授、略萨作品译者侯健赴略萨位于马德里的家中对其进行专访。

当时侯健问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何同意接受来访。略萨回答说,因为他的家里还从来没有中国的译者来访过,他很想了解中国的情况,包括他的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传播情况。

“可见他对中国是很重视的。”侯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略萨本人说过,由于语言差异等原因,他对中国文学的阅读并不多,大多是短篇小说。不过他对中国充满了好奇与想象。

2019年,侯健在略萨家中专访略萨。供图:侯健 

而通过略萨的作品,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略萨对华人文化的关注和兴趣。侯健说,秘鲁是拉美华人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在略萨作品中,华人人物经常出现,大多是百货店店主等角色。

“有趣的是,在2019年见面时,略萨曾问我是否知道‘chifa’这个单词的意思,这个词是秘鲁西班牙语的词汇,源自汉语,特指秘鲁的中餐。这个细节也体现出略萨对秘鲁华人文化的关注和亲切感。”

侯健与略萨合影。供图:侯健 

(三)中国读者可以如何阅读略萨

略萨是“文学爆炸”四位主将中最后离世的一位。在侯健看来,略萨的辞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略萨可谓年少成名,27岁时就凭借《城市与狗》获得了西班牙的简明丛书文学奖。这部作品的出版与成功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标志着“文学爆炸”的开始。整个1960年代,师承福楼拜的略萨在创作中极为关注小说创作技巧方面的革新,试图在一部小说中尽可能多地呈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为对“全景小说”的追求,《城市与狗》《绿房子》和《酒吧长谈》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进入1970年代后,略萨逐渐摆脱了创作“全景小说”的执念,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了幽默等元素,如《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他的作品还扎根拉丁美洲现实,围绕秘鲁、巴西、多米尼加共和国、危地马拉等拉美国家的历史及社会主题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公羊的节日》《世界末日之战》《艰辛时刻》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略萨作品精装珍藏版

更难得的是,略萨还兼具多重文学身份。他是小说家,也是文学评论家、剧作家,且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近年,国内开始大量译入略萨除小说之外的其他文体作品,读者也将有更多机会了解到略萨的创作全貌。

那么,中国读者可以如何阅读略萨?

侯健表示,略萨的小说作品,既有篇幅适中、容易入门的作品,如《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五个街角》《坏女孩的恶作剧》等,也有难度较大、极具阅读挑战性的巨著,如《酒吧长谈》《绿房子》等,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身兼作家-学者双重身份的略萨创作的文学评论作品可读性很高。”侯健举例,比如早年引进的《给青年小说家的信》,近年引进的《略萨谈博尔赫斯:与大师一起的半个世纪》《略萨谈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以及即将在未来出版的《略萨谈福楼拜:永恒的纵欲》以及略萨文论集《想象的火焰》《一个野蛮人在巴黎》,都是极佳的读物。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