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器人“十三太保”亮相上海,所为何事?

沱牌曲酒 游戏 2025-04-15 3 0

“今年公司业务有增长的需求,所以招聘上会有50%的增量。”

深圳机器人“十三太保”之一的智平方科技,团队有“AI+硬件”的双重基因。4月13日,创始人郭彦东在“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现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今年公司从业务、研发上,都会有更大的投入。

智平方成立于2023年年初,以通用具身机器人大脑为核心,软硬一体,为行业输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方案和服务。

活动现场,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经理张闪也表示,公司去年整体规模还是四五十人,今年随着快速发展,团队规模也在扩张,“招聘规模和去年相比增加了。企业现在在上升发展的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

2023年10月,众擎机器人于深圳创立,并快速搭建起自己的核心团队,涵盖本体设计、算法研发、供应链管理等全链条人才。这家初创企业,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推出三款面向不同场景、不同功能的人形机器人,创下多项全球第一。

科技创新持续向前,离不开人才。

今年广东乘势而上,推出“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拘一格引才用才。

此次广东省以深圳为主力,携华为、腾讯、比亚迪等751家单位来沪,组成“顶配引才团”,岗位总数3.5万个,其中年薪50万-100万元的岗位超4000个,100万元以上的岗位超800个。借力国际化都市上海向全球英才发出加盟邀约。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

现场,优必选、众擎机器人、智平方等深圳机器人“十三太保”,以及多家科创企业亮相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企业亮活的同时,也是一场人才、梦想与科技相交融的“城市路演”。

引才

得益于深圳的创新土壤、制造业优势,以及高效协同的供应链能力,众擎快速发展。

“众擎有40%市场都在海外,并且公司已经在美国硅谷建了一个团队。目前来看,公司海外订单完全没有收缩迹象。”

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赵同阳早在2016年就在研究人形机器人。目前,众擎推出的多款人形机器人,其日产能可达3-4台。这意味着,深圳在人形机器人的生产制造上已经具备了规模化和快速交付的能力。造一台人形机器人所需的灵巧手、动力足、机械臂、躯干、仿真皮肤等核心零部件,都可以在深圳及其周边快速找全配齐。

众多长板拼在一起,就能筑起竞争力护城河。人才也是如此。

赵同阳曾笑称自己是西游记里的唐僧,论技术,可能不是行业最顶尖的,但他却擅长聚拢像“孙悟空、沙僧”这样的人才伙伴,懂得激发团队优势,将个人“长板”发挥到极致。

众擎机器人团队来自中国第一批腿足式机器人研究与产业落地团队,以及UC Berkeley、清华、普渡、港中文、北理工等顶尖高校,从本体核心零部件到具身智能、运控算法均全栈自研。此次带来的岗位,包括软件方面的具身智能算法、仿真算法等,也包括硬件层面的机械设计工程师以及测试类的如整机测试工程师,更多偏向研发岗。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人才层次丰富,可以为我们团队带来更综合的能力素质。”张闪表示,此次人才的扩张,也是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阶段来定的。“希望和长三角的学生有更多的碰撞,搜罗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形成差异化,产生创意创造的火花。”

3月22日,第二届湾区冰雪体育旅游文化季在广州热雪奇迹开幕。启动仪式上,“全球首位人形机器人滑雪体验官”众擎PM01亮相。PM01穿梭于雪场,完成了滑雪初体验。

人工智能浪潮下,深圳“十三太保”正加快把AGI从数字世界拓展到物理世界。

成立仅两年,智平方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机器人企业,入选全国创新创业50强,也是唯一获奖的机器人企业。

郭彦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最近加入团队比较多的是海归的博士,希望全球最顶尖的人才和优秀同学一起来创业,帮助团队做机器人。“全球的教育各有特色,我们的团队包括美国藤校回来的优秀毕业生,一起组成了有机体协同工作。”

郭彦东曾在美国微软总部、小鹏汽车、OPPO均担任过关键研发负责人以及高级研发管理职务;核心团队凝聚了AI、机器人、智能终端规模量产的专家,具备大模型+机器人最需要的复合行业经验。

“人才引入上更看重人才的能力潜力、发展空间,以及对机器人行业赛道的热爱。薪酬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不光是现金,作为一个初创企业,还会有期权的激励。”此次从软件层面的AI算法、多模态大模型,到硬件层面的结构设计,智平方将进行“全栈式”招聘。

智平方研发的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爱宝(Alpha Bot)”对复杂构型工件上下料,运送平稳

这一次,深圳带来了“顶配引才团”。活动开始后不久,华为、比亚迪等巨头企业展位已经收到不少简历。比亚迪招聘总监许云龙说,此次在上海的招聘活动提供了近1000个岗位,主要聚焦软件、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相关人才,涵盖研发、生产、销售、职能四大岗位类型。“我们很希望挖掘更多以AI算法、计算机、大数据等为基础的复合交叉型人才。”腾讯集团校园招聘经理顾宸宁表示,腾讯今年2月开启了面向全国的实习生招聘,涉及实习岗位数量超7000个,同学们加入进来后可以接触并参与大模型、大数据、机器人等前沿技术课题。另外,深圳市国资委此次还携70家市属国企、驻深央企参展。

这背后,是“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的城市迭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快速成长,以及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求。

另一方面,也是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人才活力、开放包容的体现。上海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市和科研重镇,双一流高校数量居全国第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接近四成,每年都有上百万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

用才

“视人才为珍宝”的广东,引才的同时,也能用好才,让珍宝绽放光彩。

从1978年到2024年,短短40多年的时间,广东常住人口从5000万人飙升到1.27亿人。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在这里相聚,从广东“新粉”变成“忠粉”,从“广漂”“深漂”等变成“新市民”。深圳,作为科创的前沿阵地,成为创新人才不约而同的选择。

“选择深圳,有三点关键原因,有资源、有温度、有速度。”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陈宁在活动现场表示。

陈宁本科毕业于上海交大,后赴美国完成博士学位并工作。2014年决定回国创业,深圳成为他的创业首选。他回顾道,深圳人社局能够为符合条件的海归人才创业提供最高100万元的创业资助,这对于初创团队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启动资金。

“最重要的是,当时深圳招才引智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上来就跟我谈补助、谈钱,而是跟我们谈技术市场、未来前景。对于技术出身的人来说,愿意倾听我们的发展规划和需求,比直接给钱更加宝贵。”

决定在深圳落地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云天励飞仅用了4个小时就完成了公司的注册。陈宁直言,这样的“深圳速度”,是当时在国外不敢想象的。此后其迅速发展,也离不开深圳的帮助。

深圳为云天励飞提供了第一个城市级的AI落地场景,帮其打造了第一套AI解决方案——深目。让云天励飞逐渐从小树苗茁壮成长,业务也从交通、安防、城市治理等行业级业务,拓展到智算运营以及智能穿戴等C端业务。

“在深圳,任何一个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都会得到尊重,并且能够很快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创新创业、敢想敢闯的氛围,弥漫在深圳的空气中,正是这样创新的氛围,让人能够一直保持激情和活力。”

场景、环境、氛围,让“创新基因”转化为“创新动能”。为“天马行空”提供容身之所,这正是深圳的优势。

深圳城市一景。视觉中国 资料图

对怀揣梦想的初创企业人才,深圳提供全周期陪伴式服务,在重点区域推出“1元创新坊”“零租加速营”等青年创业孵化器。深圳全市48个留创园孵化企业超3000家,12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孵项目超2000个。市政府设立天使母基金和人才创新创业基金,规模达300亿,累计投资项目926个。实施鲲鹏青年创新创业合作计划,举办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创青春”、“挑战杯”等创业赛事活动,鼓励青年创新创业。对来深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提供最高100万元的创业补贴;对来深创业大学生,提供一次性创业资助、创业场租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系列支持,创业担保贷款最高500万元。

如今,深圳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一,常年位居高校毕业生就业首选城市榜单前列,年均新到深就业的市内外高校毕业生超4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接近700万人。

冒险天堂

对“天马行空”的尊重和包容,也造就了深圳,成为冒险者的天堂。

深圳其特别之处,是“因为它接受失败”。作为全国大胆资本的发源地,深圳出台了国内首个地方创投法规,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千亿级引导基金集群,拥有风投创投机构超1560家,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均位居全国前三,形成了支持创新创业的充沛活水。

正如深创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左丁所言,过去40多年,深圳能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崛起,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离不开敢闯敢试、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创业者的可贵品质。在深圳,创业者的每一次大胆尝试,每一次打破常规,都有可能带来颠覆性创新,带来中国原创,又一次再现华为、比亚迪、迈瑞等深企奋斗的传奇故事。

“深圳就是人才大胆创新的最好舞台。”

深创投通过持续完善基金群体系,支持阶段目前已覆盖种子、天使、初创和成长期企业,帮助上千名创业者成就了一番事业,其中有33家是独角兽企业,还有274家上市公司、43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像深创投这样的深圳市属国资国企还有很多,为优秀学子提供众多就业机遇,也为有志青年提供丰富创业资源。

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有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气度,充满机遇和可能。深思实验室主任杨军院士说,“之所以选择到深圳来追梦,不仅因为这里产业聚集,充满活力,更因为这是非常包容的城市。在这里,没人嘲笑一个有梦想的人,更没人嘲笑你的梦想。”

2月5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提出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要求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在全国两会上,黄坤明化身“引才大使”,向广大人才发出offer,诚邀大家来广东干事创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以产业端人才需求和就业端评价反馈为指引,全链条优化培养供给、就业指导、求职招聘、帮扶援助、监测评价等服务,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作为创业总量和密度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的城市,深圳常年位居高校毕业生就业首选城市榜单前列。此次既是深圳首次赴上海举办集现场供需对接、城市形象宣介于一体的综合性就业对接活动,也是推动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实践,更是经济大市挑大梁的担当之举。

招聘会现场

从细节也可看出其诚意与用心。活动现场,人潮涌动,本次招聘活动设置了职业妆造指导、就业指导和简历诊断等区域,以便求职者以最佳状态与企业充分沟通。此外,还创新设计了路演环节——来自上海各个高校的求职者上台进行自我介绍和展示;台下的专业导师进行现场点评,对求职者的简历以及口头表达提出建议;最后,企业现场举牌,为求职者发放“面试直通卡”。

路演并不只有导师和企业参与,还吸引了上百名现场求职者的围观。“不少即将迎来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其实还是有些迷茫的,而上台路演的一般都是比较出色的毕业生,他们的发挥和展示,对于其他求职者会带来启发。”活动组织方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

现场气氛火爆,热气腾腾。

深圳的努力,为“信心从何而来”找到一种方案。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