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拉响!20多省人口减少,只有8省正增长

银轮股份 健美 2025-04-16 1 0

文 | 凯风

人口负增长,正在成为常态。

随着人口大盘见顶,省域人口集体扩张时代终结,抢人大战全面走向 " 零和博弈 "。

谁是人口争夺战的最大赢家?哪些地方在加速流失?

01

人口正增长的省份,越来越少了。

日前,各地陆续发布最新统计公报,披露 2024 年常住人口数据。

在内地 31 个省份中,只有 8 省正增长、2 省零增长,超过 2/3 省份都是负增长。

人口正增长的 8 个省份:

广东(74 万)、浙江(43 万)、新疆 ( 24.8 万 ) 、福建 ( 10 万 ) 、海南(5.1 万)、西藏(5 万)、安徽(2 万)、陕西(1 万)。

与此前相比,全国省域人口格局出现哪些变化?

其一,时隔两年,广东反超浙江,重回人口增长第一省之位,这也是广东连续 18 年蝉联中国人口第一大省。

中国 TOP5 人口大省中,只有广东保持正增长,江苏首次面临零增长,山东、河南、四川都陷入负增长。

其二,与上年相比,人口正增长省份从 11 个收缩到 8 个,部分经济强省转为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具体来看,江苏、天津转为零增长,上海、北京再次负增长,贵州首次负增长,而陕西则守住了人口大盘。

其三, 虽然都是正增长,但动力全然不同。有的受益于自然人口增长,有的来源于外来人口涌入,极少数两者兼得。

自然增长,以出生人口 - 死亡人口来衡量,取决于出生率和老龄化率。而外来人口涌入,代表着机械增长,以 " 流入 - 流出人口 " 来衡量。

西藏、海南主要得益于出生率高企的贡献。全国出生率超过 10 ‰的省份只有 4 个,西藏以 13.87 ‰蝉联榜首。

浙江、福建、安徽、陕西则受益于人口净流入。

其中浙江是人口净流入第一大省,由于自然人口已转向负增长,人口增长全部来源于净流入。

广东则是少有的集两者为一体地方。

2024 年,广东出生人口 113 万,连续 7 年蝉联全国第一,当年人口净流入 27 万人,连续多年保持在高位。

无论如何,自然人口高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未来省域人口竞争,更多还是对流动人口的争夺。

02

人口下降最多的地方,不全在东北。

过去 10 多年来,东北三省累计减少了 1000 多万人,40 多个地级市,只有沈阳、大连、长春正增长,其他全部进入下降区间。

如今,当人口大盘见顶,东北不再是孤例,从中西部到个别东部省份,人口的 " 东北化 " 正在变成常态。

2024 年,常住人口下降超过 20 万人的省份共有 6 个:

山东(-42 万)、河南(-30 万)、湖南(-29 万)、辽宁(-27 万)、吉林(-22 万)、山西(-20 万)。

当然,人口基数不同,下降幅度同样存在差异。

如果以降幅来看,吉林的人口形势最为严峻,单年的人口降幅达到 0.94%,辽宁、山西分别为 -0.65%、-0.58%。

事实上,很多省份不是第一次人口减少。

且不说东北省份已经连续负增长 10 多年,就连东部和中部人口大省也不例外。

根据近年数据统计,山东、河南、河北、湖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均已至少连续 3 年出现人口减少。

作为中国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双过亿的 " 唯二 " 省份之一,山东人口已经连续 3 年下降,合计减少 90 万人。

根据《人口第一大省,彻底定了》一文,如果无法逆转这一趋势,未来几年,山东很有可能跌破 1 亿人口大关

无独有偶,同是人口第一大省竞争者的河南,常住人口遭遇四连降,从 2020 年的 9941 万人降到 9785 万人,合计减少 156 万人。

不过,河南仍旧是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户籍人口高达 1.15 亿人。但随着落户门槛全面松绑,广东的户籍人口有望后来居上。

形势同样严峻的还有湖南、河北,常住人口自 2020 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分别合计减少 106 万人、85 万人。

与东北一样,人口连续下降的主要症结,一方面在于出生率下滑,自然人口增长转负,另一方面在于人口外流的压力有增无减。

出生率走低,就连一向以 " 最敢生 " 著称的山东、河南也不例外。

高峰时期,山东出生人口高达 177 万人,如今已锐减到 64.9 万人,由此导致自然人口大幅负增长。

人口外流,不只存在于东北和中西部省份,就连东部地区也开始了。

2024 年,在山东减少的 42.8 万人中,其中自然人口占了 16.9 万,而来自人口净流出的高达 25.9 万。

这说明,人口大盘见顶之后,抢人大战愈发白热化,从 " 抢人 " 到 " 留人 ",成为决定未来人口格局的关键因素。

03

省域人口争夺战,终究是强省会之战。

这几年,人口竞争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全省人口负增长,省会人口高增长。

虽然人口负增长的省份虽然越来越多,但几乎所有省会都得以保持人口扩张,部分强省会更呈大幅扩张之势。

可以看到,虽然山东、河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贵州等地人口负增长,但其省会济南、郑州、成都、长沙、武汉、南昌、贵阳全部正增长。

这其中,最突出的当属湖南和贵州。

湖南人口大幅减少 29 万人,但长沙却高增 10.4 万人。过去 4 年来,湖南全省人口累计减少超过百万人,但长沙却净增 55 万人。

贵州 2024 年人口减少 5 万人,但贵阳却大增 19.96 万人,人口增量罕见超过深圳,位居重点城市之首,而贵阳已经连续 4 年人口增长超过两位数。

这意味着,强省会正在成为中西部省份的人口 " 蓄水池 " 和 " 护城河 ",成为吸引人口回流、争抢外地人口的最大支撑。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局势和国内战略的变化,更凸显了强省会的重要性。

一是 " 国内大循环 " 和 " 国家战略腹地 " 的重要性提升,强省会在其中堪称用挑大梁的存在。

根据《这是最依赖外贸的城市》一文,如果说国际大循环的重点在于沿海工业城市,那么国内大循环的重心自然要转向人口众多、腹地广阔、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的省会。

国家战略腹地,顾名思义相对于沿海地区而言,中西部省份及其省会,无疑是最大受益者。

二是中西部产业大转移还会加速,沿海人口向内陆地区回流的趋势有增无减,无不需要强省会来承接。

无论是市场主动的产业梯度转移,还是国家布局的关键产业备份,都会引发中西部省份普遍的竞争,强省会代表着各自所拥有的筹码。

省会强未必等于全省强,但省会不强,在国内大循环、国家战略腹地、中西部产业大转移时代,恐怕难以处于上风。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