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上海安福路被称为 " 街拍的宇宙中心 ",这里有一群拿着 " 长枪短炮 ",来找寻街拍灵感的 " 老法师 "。近日,一段名为 " 麻辣女教师怒怼偷拍老头 " 的视频在网上爆火,视频中的女子对着爷叔的相机吐槽:" 这么大年纪天天在街上偷拍!也不做点正事!" 指责其 " 为老不尊 "。
在一个注重个人隐私的时代," 偷拍 " 现象为公众所深恶痛绝。当镜头低角度对准女性裙底、刻意捕捉身体曲线,当未经允许的照片可能被上传至社交平台任人评头论足,这种 " 凝视 " 早已超出了艺术创作的范畴,是以 " 街拍艺术 " 之名,行冒犯隐私之实。女教师的挺身而出,既是个体对权利侵害的勇敢反击,更折射出公众对 " 街拍变偷拍 " 现象的集体愤懑,引发强烈共鸣,网友们纷纷为其点赞,直言 " 全程没有一句脏话,句句在理 "。
" 麻辣女教师怒怼偷拍老头 ",撕开了公共场所偷拍乱象的一角。除了 " 街拍变偷拍 " 的安福路的 " 老法师 " 之外,类似的事情屡有发生:湖北咸宁无人机跟拍女性回家被行拘;山东济宁公交车上偷拍 " 大长腿 " 引发争议;搭讪式直播未经允许拍摄路人并评头品足 ……
面对 " 偷拍 " 之类的无良行径,个体的强硬反击或许能在即时场景中遏制侵权行为,但只能解决 " 个案 ",无法根治。因此,当我们为 " 孤勇者 " 鼓掌时,更应清醒认识到,制止偷拍乱象需要从 " 个体对抗 " 升级为 " 系统治理 "。唯有打出 " 组合拳 ",构建法律规制、管理介入、技术监管与公众觉醒的多元共治体系,才能真正守住公共场所的文明边界。
首先,筑牢法律边界让 " 越界者 " 不敢拍。立法层面,应细化公共场所拍摄的行为规范,明确 " 未经允许不得将他人肖像作为主体公开传播 ",对聚焦敏感部位、具有明显冒犯性的拍摄行为可以考虑增设行政处罚条款。执法层面,公安机关应改变 " 法不责众 " 思维,该出手时就出手,形成有效震慑。
其次,强化场所管理让 " 老法师 " 们无处拍。网红街区、商业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可借鉴景区管理经验,设置 " 摄影须知 " 公示牌,要求拍摄者主动告知被摄者并征得同意。对拒不配合者,管理人员可依法要求删除设备内容,或联系执法部门介入。
其三,压实平台责任让 " 传播链 " 无法扩散。短视频、直播平台需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对街拍视频中出现的清晰人像进行 " 肖像权过滤 ",对未经授权的侵权内容实行 " 一键下架 ",并将违规用户纳入黑名单。此外,公众也要增强维权意识,敢于向侵权行为说 " 不 "。当个体维权从 " 特例 " 变为 " 常态 ",才能形成对侵权行为的全民监督。
女教师的怒斥,是一声刺破沉默的号角,却不应成为孤独的呐喊。公共场所的文明,始于每个人对他人权利的尊重,成于法律、管理、技术与公众的协同守护。唯有让 " 偷拍可耻 " 成为共识,让 " 维权有章 " 成为现实,才能让街头的镜头回归记录城市美好的初心,而非冒犯他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