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激光雷达龙头的禾赛科技将目光瞄向了庞大的机器人市场。
4月21日,禾赛科技CEO李一帆在技术开放日上表示,车载激光雷达正从“可选功能件”进化为“必选安全件”,激光雷达已经跨过渗透率的鸿沟并走向标配。

禾赛科技CEO李一帆
李一帆以一组数据揭示了行业的巨变:2024年15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激光雷达渗透率为25%,2025年将达到40%;针对全部价位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2025年激光雷达渗透率将突破20%(2024年为13%),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56%。
在李一帆看来,激光雷达从“可选功能件”逐渐变为“必选安全件”——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了摄像头在极端场景下的天然缺陷,如昏暗光线、低反射率物体、强光干扰等,是辅助驾驶不可或缺的安全冗余,“解决的就不是99%的问题,而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问题。这些问题因其他方案失效而导致。我们看到各种各样在辅助驾驶过程中机器犯的错误,这将长期存在,大家应该接受这个现实。”
激光雷达成为标配,不仅是因为装车量的大幅提升,而且还在不断下探至更低的价格区间。
李一帆称,禾赛用了8年左右的时间,将激光雷达的成本砍掉了99.5%。
技术开放日上,禾赛发布了面向L2到L4的激光雷达感知方案“千厘眼”,并正式发布了新一代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ETX车规级超远距激光雷达、AT1440车规级超高清激光雷达和FTX车规级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李一帆介绍,公司将于2026年交付针对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下一代激光雷达ETX,其探测距离将达到400米左右,是其畅销产品AT128的两倍。
面对高度“内卷”的汽车市场,李一帆坦言,车企和供应商都面临着很大的成本压力,解题思路一个是出海,另一个则是机器人业务,“机器人行业最美妙的一点就是它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因为它有不同的应用领域。”
他表示,公司在机器人激光雷达赛道上具有强大的领先优势,“机器人做核心研发的团队远小于车载,因为其本质是车规能力的下放。说‘下放’可能对机器人客户有点不尊重,但是实际上,质量体系能力、成本能力方面确实是一个下放。我们本质上一直是这个行业最大的玩家,能把我们最核心的能力不断复用。”
禾赛科技机器人感知业务副总裁刘兴伟表示,机器人激光雷达主要应用场景非常丰富,2029年,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会超100亿元。
据介绍,在机器人领域,禾赛的激光雷达产品广泛覆盖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多个高增长市场。公司与追觅割草机器人、九识无人车、群核科技、维他动力、宇树机器人等业内领先的机器人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针对刚刚结束的机器人马拉松大赛,李一帆回应说,从自己曾以机器人为科研方向的立场来看,这场比赛出现了很多问题,但不能证明是机器人的能力不行,因为参赛的机器人并非被设计用于跑马拉松的,其热管理、耐久性等都不同,甚至需要背着电脑去参赛,这不是一个成熟体系,以这一维度评价机器人产品略显不公平。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禾赛营收再创历史新高,达20.77亿元,稳居行业榜首;年度交付量连续4年翻倍。截至2025年底,禾赛科技年产能规划将达200万台,公司预计今年全年交付120万至150万台,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交付量预计将达近20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