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上海经济开门红:不偏科、挑大梁

皇氏乳业 健美 2025-04-24 2 0

4月23日,上海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主要指标实现“开门红”,也展现了“挑大梁”的担当。一季度,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735.06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高于去年全年和去年一季度0.1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上海一季度经济呈现出“六快六稳”的特征:金融、房地产、投资、外贸出口、信息服务、交通运输六大领域较快增长;工业生产、财税收入、就业、居民收入、物价和市场预期六个方面总体保持平稳。这份成绩单,可谓全面发展“不偏科”,既快又稳,努力打造“六边形全能战士”。

首先,上海的经济增长是高质量的增长,是新动能的增长。

一季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总产值同比增长7.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制造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三大先导产业在去年的规模已达到1.8万亿元,占上海GDP总量的33.4%。上海“创新转型战”打得漂亮、果断,新动能已切换,新优势在展现,新技术正发挥作用,先导产业筑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引领上海新质生产力高速发展。

其次,上海的经济增长立足于投资企稳回升,是信心的增长。

一季度,上海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二手房市场持续升温,月成交套数连续6个月超过1.5万套荣枯线,其中3月份达到2.7万套,创2021年以来同期新高。房价止跌回升,市场化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呈现两位数增长,土地市场连续溢价成交,新房“日光盘”又回来了。房地产“小阳春”源于市场对上海未来的乐观预期,投资信心的增长。

第三,上海的经济增长是基于内需的增长,是消费拉动的增长。

扩内需是稳增长的压舱石,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6%、10.7%;免签政策推行后,上海的“入境旅游第一站”效应突显。一季度,上海商旅客流持续增长,接待入境游客174.3万人次、增长37.1%,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7.7%。线下商圈消费热潮频繁涌现,线上拼多多、小红书等“沪牌大厂”带动一季度信息服务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接下来,第六届“五五购物节” 即将启幕,将是六年来消费补贴政策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届,值得消费者期待。

从三大产业的引领到入境游客数量的飙升,从房地产的“小阳春”复苏到 “乐·上海”消费服务券带动的人气。2025年一季度,上海以干字当头、奋力一跳的精气神,全力跑出了加速度,实现了“开门红”。

“开门红”之后,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二季度成为比拼上海经济韧性的关键时期。对外,上海要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对内,上海为中国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继续主动“挑大梁”,这要求上海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