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丨广西抗旱一线调查

寿青 游戏 2025-04-24 2 0

4月21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上节村村民在给玉米浇水。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近期,广西多地遭遇严重干旱,社交媒体上水库干涸、水田干裂的消息引发关注。

旱情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防灾形势究竟如何?接下来旱涝形势会如何变化?“新华视点”记者展开调查。

旱情究竟如何?

广西马山县古零镇里民村地处大石山区,长时间的少雨天气,让原本将山泉水作为灌溉水源的农田一直处于“干渴”状态。

村民刘曾武指着山旁田地里发芽不久的玉米说:“往年这时候都该长七八十厘米高了,现在才刚长过脚踝的位置。”

当下正值春耕春种的关键时节,由于缺乏灌溉水源,不少农作物长势低矮,部分农田因缺水无法翻耕整地,难以播种插秧。

记者走访广西多地看到,由于缺乏有效降水和上游来水减少,部分河流出现断流,水库低于死水位。

在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弄池村,75岁的老汉陆金田望着干涸的弄池河直摇头。村里一直靠弄池河饮水和灌溉,由于上游来水稀少,这条河已断流超过2个月。“活了几十年都没见过这么旱的天,大家都盼着能早点下雨。”陆金田说。

截至4月23日,广西气象干旱面积达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93.9%。其中,特旱面积占比达78.5%。此外,广西大部分江河天然来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总体偏少三至五成。

截至4月21日,广西12市的55个县份出现干旱灾害,累计造成43.1万人受灾,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实时值达5.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19万公顷。

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副主任尹宜舟介绍,广西旱情较重的地区春植蔗出现叶片卷曲现象,宿根蔗断垄比较严重,春玉米出苗不齐,长势偏弱,贵港、玉林两市局部因灌溉用水不足,早稻移栽进度推迟。

为何今年广西会出现大面积干旱?

据广西气象部门统计,2024年11月以来,广西平均降雨量只有11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三至七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气象干旱呈反复发展态势。

广西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祁丽燕介绍,今年年初,气象干旱开始发展,2至3月得益于自然降雨和人工增雨影响,广西气象干旱有所缓和。但4月以来,降雨持续偏少导致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再度发展。

防灾形势如何?

4月21日,水利部针对广西等省区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意味着要采取相应的响应行动,进一步加大抗旱工作力度。”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水利部指导旱区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全力抗旱保供保灌。

在都安县澄江镇六柱村,几天前刚打好的机井成功抽取出地下水,百米之外的水厂已将输水管修至井口旁,准备对接输水作业。“机井符合供水条件后,可为全村近7000名群众提供清洁的生活用水。”六柱村党委书记蓝松说。

为确保不漏一人,在暂时没有稳定水源的地区,各地组织抗旱送水队将一车车清水送至受旱群众家中。

“消防连续给我们送了三天水,解决了全村400多人用水难的大问题。”武宣县东乡镇合群村村委会副主任黄洪华说,消防员也为村中行动不便的老人送水进家。目前,广西消防部门已为超10万名受旱群众送上“及时水”。

正值春耕春种的关键时节,如何抗旱保粮,缓解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

行走在马山县田间地头,不时可以看到抽水机架设在田埂旁,为田间饥渴的秧苗灌溉补水。当地调配水泵130台、汽油发电机30多套,组建抗旱工作队11支共400多人,奔赴各村屯开展抗旱工作。

除了传统的抗旱救急举措,各地也积极拓展救助技术手段。

气象部门抢抓有利气象条件持续开展增雨作业,累计影响面积超15.8万平方公里,增加有效降水约8亿吨;都安县农业部门及时推广旱稻种植,相较传统水稻种植可节水超七成,让春耕不误农时;各地还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授一水多用小技巧,实现水资源最大化利用。

据统计,广西已累计向旱区供水48.62亿立方米,保障春灌面积1018.69万亩,保障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用水需求。广西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8200多万元用于抗旱工作。

多措并举减灾更防灾

接下来广西的旱涝形势将如何变化?

目前广西已进入汛期,广西气象部门预测,受降雨影响,部分地区旱情将得到一定缓解。但受多重因素影响,广西旱情仍将持续。

广西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农孟松介绍,每年3至5月是广西强对流天气的高发季节。强对流天气的特点是移动速度快,降雨分布不均,面上降雨不大。“短时降雨过后,地上水分很快就会被蒸发掉,因此旱情仍会持续。”农孟松说,广西气象部门将持续做好监测预报预警工作。

针对广西持续旱情及旱涝频发的态势,业内人士及专家建议,加强旱情监测研判、加快建设集中供水和农田水利灌溉项目,补齐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最大程度实现减灾减损。

农孟松表示,旱情预警预测涉及气象、水文、水利等多部门,各类影响要素繁杂,需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监测系统提升能力,提前预测预报来水、需水、供水形势和旱情影响情况,做好旱灾防御工作。

尹宜舟说,广西南部等地未来一段时间降雨会继续偏少,干旱可能持续发展,仍需做好防旱抗旱工作,多举措调配水源,保障甘蔗生长用水。

基层干部表示,通过大批建成家庭水柜和集中水柜,农户和村屯具备了一定储水能力,但面对严重旱情时仍面临备用水源不足难题。需进一步加强集中供水项目建设,将水网织密织细。此外,要因地制宜推进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将“干、支、斗、农、毛”水渠建设一体化推进,助力农田稳产增产。

部分受访人士认为,面对严重旱情,基层仍存在专业应急人员不足、设备短缺、技能有限等因素掣肘。可探索与企业、院所等机构建立“共享应急装备”模式,破解应急设备短缺、资金投入过大等难题。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