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关税博弈,已经历了多个回合。
4 月 2 日,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 10% 基准关税,并对中国商品加征 34% 的 " 对等关税 ",叠加此前 20% 的关税,综合税率达 54%。
4 月 4 日,中国对等反制,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 34% 关税。
4 月 8 日,美国又加码,将中国输美商品税率从 34% 提高到 84%。
4 月 10 日,中国进一步反击,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 34% 提高至 84%。
同日,美国再次加码,将综合税率推升至提高至 125%,此时美国对中国商品实际加征的总关税税率为 145%。
4 月 11 日,中国最后一轮跟牌,把对美国商品的关税税率提到了 125%。表态如果美方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再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美国时间 4 月 22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关税将 " 大幅下降 "。
如今,关于中美的关税政策接下来会走向何方?谁都说不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过去 20 多天的关税博弈中,已经有餐饮相关从业者受到了波及。未来,倘若中美关税大战不能缓和,有些餐饮人可能就真坐不住了。
一、美国的中餐馆,忧心忡忡
过去 20 多天里,美国多地的中餐馆,已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 前两天供货商还跟我说可以按照旧价发货,今天就说不行了,要涨 50%。"4 月 12 日,加州奥克兰中国城的餐馆老板方女士在面对凤凰网采访时直言,供应商的价格变动快得让人措手不及。
4 月 19 日,美中餐饮业联合会主席胡晓军在面对封面 . 新闻采访时也指出,花椒、辣椒、豆瓣酱等中式烹饪不可或缺的核心调料,成本涨幅普遍达 10%~50%。
这种短时间内巨大的价格波动,让在美经营中餐馆的餐饮人忧心忡忡。
某知名连锁火锅品牌创始人向红餐网坦言,品牌已在美国开出了 5 家火锅店,目前这些门店用到的毛肚、黄喉、牛肉、羊肉等食材都可以在当地采购,但火锅底料必须从国内配送过去,即便是国外有较成熟的底料加工工厂,花椒、辣椒等原材料依旧来自于中国,关税上涨,火锅底料价格势必也会翻好几倍。
该创始人还表示,今年以来,很多海运公司涨价了,从国内出口到美国的原料,光是运费就上涨了不少,原本每公斤物料是 12 元,现在涨到了 16 元,涨幅超 30%。" 从长远看,关税战持续肯定会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在美国经营川式快餐外卖店快三年的 Entropy 也告诉红餐网,关税战以来当地食材价格一路飙升,为了维持运营,她不得不将餐品价格上调。但涨价后,店铺的单量就有急剧下滑,营业额从往日日均 4000 美元锐减至 2000 美元出头,近乎腰斩。" 快撑不下去了!"
事实上,关税带来的远不止成本上涨的压力。
有行业人士分析称,关税上调推高美国进口商品的成本,也会导致当地零售产品的价格攀升,面对物价压力,消费者会变得愈发谨慎,进而可能会降低消费频次和餐饮支出。
包括前述提到的,在美国加州开餐馆的方女士也表示,4 月以来,自家餐厅到店的客流量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肉眼可见大家的消费都谨慎了起来。" 以往一顿饭消费 100 美元的顾客,如今只消费 80 美元甚至更低。"
南加州中餐厅老板涛哥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则表示,2024 年美国已有一批餐饮店倒闭,再叠加关税重压,美国多地餐饮业很可能迎来新一波倒闭潮,中餐馆也难独善其身。
二、中国餐饮业,也有被波及
事实上,倘若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国内餐饮市场可能同样会受到冲击。
比如,以牛肉大单品为主打的性价比餐厅。
海关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牛肉供应结构中,近 30% 依赖进口。尽管从美国进口的牛肉总量有限,但不容忽视的是,肉牛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玉米、大豆等核心饲料,仍高度依赖美国进口。
也就是说,如果从美国进口的商品税率提高,会直接抬高肉牛养殖的成本,肉牛养殖成本增加,进一步又可能会影响到牛肉的价格。
卓创资讯的研报也指出,美国对华的叠加关税政策可能会触发连锁反应,对豆粕等饲料主产品的影响仍在长期,将从肉牛养殖的成本面助推肉牛及牛肉价格的上涨。
资深餐饮观察者李杰在跟红餐网交流时也提到一个例子,某知名牛腩煲品牌在国内开了 300 多家店,年牛肉采购金额超过 5000 万,因为关税税率提高,导致牛肉采购价由之前的 34 元 / 公斤,涨到了现在 42 元 / 公斤,每公斤贵了 8 元,算下来整整涨了快四分之一,对品牌的影响非常大。
" 国内餐饮连锁(快餐 / 平价餐厅)用的牛腩,几乎都是进口的,关税上涨,势必会给这些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 李杰如是说道。
李杰还表示,受影响的远不止牛腩煲专门店。去年牛肉价格低谷时期,市场上涌现出一批以低价牛肉为卖点的餐饮品类,如自助牛肉火锅、生烫牛肉米线、牛肋条自助、鲜切牛肉火锅、自助牛排、地摊牛排锅等,如果牛肉未来持续涨价,这批餐厅不作出相应调整,势必会受到牵连。

此外,还有一些依赖进口美国食材的餐饮品牌、小众餐厅,经营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大。
在福州经营高端海鲜自助餐厅的主理人 john 表示,关税变动,从美国进口的波士顿龙虾、帝王蟹等产品,进货价上涨了 25%,由于担心替换国产海鲜会影响品牌调性,目前正考虑下架相关产品,通过调整套餐价格的方式来应对食材成本上涨的问题。
网友懒猫则告诉红餐网,她之前常吃的一家轻食店,原本有一款用美国进口藜麦做的沙拉,自从关税调整后,这道菜就从菜单里消失了。
值得注意的是,未直接采购美国食材的餐饮店或多或少也会受到波及。
新加坡 First Taste 公司总经理、新加坡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周鹏邦表示,贸易博弈中,中美双方在农产品、冻品及水产等相关领域的关税政策相互交织,会严重冲击两国相关产业,餐饮业都难置身事外。
总而言之,全球供应链环环相扣,关税引发的成本波动如多米诺骨牌,从原材料供应链端开始,逐级传导到市场终端,最终会投射到万千消费者的餐桌上,层层加码。
可以预料,未来,倘若关税战持续升级,无论是中国的餐饮商家,还是美国的中餐馆,注定都要面临巨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