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知产庭年度报告:民事案件二审发回重审率持续下降

燕键 园艺 2025-04-26 3 0

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发回重审率持续下降。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知识产权法庭年度报告(2024)。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简称法庭)共受理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6229件(其中新收3015件),审结4213件;未结2016件,同比下降37.3%。

报告表示,在审判质效和解纷力度上,实体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约11.5天。条线审判质效稳步提升,全国条线法院新收民事一审实体案件量下降15.6%,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成效明显,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作用有效发挥。

与此同时,实质解纷力度加大。报告称,法庭积极发挥多元解纷渠道作用,重视运用调解和解手段,坚持“能改不发”裁判理念,加大巡回审判力度,促进定分止争和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数据显示,全年法庭审结的民事二审实体案件中,调解撤诉率达40.4%。比如,在涉多项芯片专利申请权属系列案中,一揽子成功调解涉及法庭及地方法院26起系列纠纷,确保相关芯片技术得到有效保护。在涉“翻译笔”外观设计专利无效行政案中,推动与地方法院二审中的相同专利侵权案件一并进行调解,最终促成和解,结束了两家上市公司长达四年的专利纷争,使同行竞争回归有序状态,双方当事人均致信感谢并共同制作感谢牌匾,有关全国人大代表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就本案所涉深层次问题提出修法建议。

报告强调,法庭坚持“能改不发”牢固树立“如我在诉”意识,对于一审有问题瑕疵的案件,二审坚持能改判纠正就绝不发回重审的裁判理念,除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案件以外,一律在查清事实和补正程序瑕疵后以改判等方式结案,确保纠纷实质高效化解在二审,减少案件程序空转,减轻当事人诉累。

数据显示,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自成立以来,二审案件发回重审率持续下降,2024年审结的4213件案件中仅有2案因程序违法发回重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